比特派钱包下载|NFT 和博物馆的数字民主化_MarsBit

摘要本文介绍了作者在利物浦国家美术馆的数字民主化实践和实践背后的迷思。一方面,数字化技术让更多参观者有了网上访问展品的机会,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的参与真的改变了博物馆和展品间,参观者和展品间的传统权力关系吗?去中心化导致的带来的数据储存问题,以及对展品拥有权如何进行再分配,似乎成为了博物馆的数字民主化实践中亟待解答的下一个问题。

Frances Liddell 正在思考怎样让文化机构利用 NFT 和区块链技术变得更具吸引力。

nft

资料来源:JMW Turner,《 Criccieth 城堡》,北威尔士,约1836年,Robert Wylie Lloyd 遗赠,由 LaCollection 和大英博物馆托管人提供。

据资料显示,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和博物馆藏品的民主化提供了机会。Web2 的思想——围绕着开放和参与的观念也助长了这种想法,并鼓励文化机构让它们的藏品变得可以被在线访问。因此,数字技术拓展了藏品的可访问途径。

后结构主义思想推动了西方博物馆实践的范式转移,而这些范式转移推动了博物馆民主化的概念。诸如 Eilean Hooper-Greenhill 的“后博物馆”等术语有助于培养博物馆作为流动实体的形象。在“后博物馆”中,藏品由博物馆与不同社区和文化间的不同关系构成。这突出了另一种形式的民主化,即机构打破了对文物的单一解释,取而代之的是意在探索如何通过物体传达不同观点的具有不同层级的理解。

通过让数字藏品被理解为捕捉此类不同关系和探索新的参与途径的一种方式,数字技术提供了实施这一民主化进程的手段。这些手段可能表现为数字化叙事,比如萨摩亚博物馆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之间的 Museums Connect 项目,也可能表现为数字交换和讨论,就像大英博物馆提供的 Talking Objects Collective 项目那样。

nft

‍JMW Turner,《罗马斗兽场》,1820 年,由 Robert Wylie Lloyd 遗赠,由 LaCollection 和大英博物馆托管人提供。

Web3 也可能可以为关于民主化的讨论提供一个有趣的视角。特别是 NFT ,它们根植于去中心化所有权的理念之中。使用 NFT 时,用户通常在被视为「后所有权 」的经济中 “ 重获 ” 数字所有权 。但是,这种去中心化所有权的理念对博物馆的民主化实践有什么建设性意义吗?

如果“民主化”要求让大众可以更多地接触到藏品,数字技术可能会扩大不同受众对藏品的访问。同时 NFT,作为一种可以被拥有的存在,为这种新的数字访问形式增加了价值。

在 “后博物馆” 的语境下,民主化包括将数字化作为工具,探索藏品中呈现的历史和文化中被边缘化的声音,从而确保更广泛的代表性。我与利物浦国家博物馆(NML)的博士研究 结合了这些想法,通过探索象征在藏品上的不同观点,探索 NFT 如何在观众和社区参与实践中使用。我们与一组参与者合作,共同开发了一个名为“ Crypto-Connections “的在线展览,探索我们与博物馆文物的个人关系。作为项目的一部分,这些物品的 NFT 被铸造,并赠送给每个参与者。在这个过程中,NFT 就像收藏品的可以被永久拥有的个人版本。

我在利物浦国家博物馆的工作是一个实验性项目。它更广泛地考虑了使用 NFT 来参与「共享权威」,或者共享对意义创造和解释过程的控制权的想法。在我的分析中,我发现这个想法确实有一定的价值,但NFT的所有权也揭示了一些潜在的权力要素,这些权力要素通常存在于博物馆的合作中。

nft

JMW Turner,《约翰尼斯堡,1817 年,由 Robert Wylie Lloyd 遗赠,LaCollection 和大英博物馆托管人提供。

举个例子,NFT 代表个人观点的想法赋予这些象征物以个人意义和价值。在我与参与者的对话中,我发现他们有些人认为这是一个有价值的过程。然而,其他人对 NFT 的未来使用价值提出了质疑。除了它们所代表的观展体验,拥有这个 NFT 的意义是什么?

如此一来,象征意义作为使用价值的问题就出现了。NFT 有受到「象征主义」影响的风险。这个术语派生自 Sherry Arnstein 的研究。她用“参与度之梯”来解释公民在项目中参与度的不同等级。这座梯子有八个梯级,一端是「公民控制」——参与者对项目拥有较大的控制权,另一端是「非参与」,参与者被剥夺了权利。

「象征主义 」 处于参与度之梯的中间。它描述了这样一种状况:参与者有发言权,但他们往往 「没有权力让他们的声音得到重视」。换句话说,「象征主义」 代表了一种象征性的权力姿态,而缺乏对项目的实际控制能力。从这个角度看, NFT成为了一种为人们提供“他们是项目的合作伙伴” 的错觉的途径。而象征本身只提供一种民主化的幻觉。

类似的,NFT 提供了看似去中心化的所有权。博物馆将他们对象征的控制权交给了参与者。但在审视 NFT 的结构时,我们也许会诘问控制权是否真的被让出了,又或者,NFT 是否只是为了加强历史和文化机构中的现有的权力要素。具体来说,我在思考图像文件本身——它被储存在哪里,谁在维护和控制这种储存。

nft

JMW Turner,《 Messieurs les Voyageurs 自意大利归来时在塔拉山的雪堆里》- 1829 年 1 月 22 日,1829 年,由罗伯特-怀利-劳埃德遗赠,由 LaCollection 和大英博物馆托管人提供。

在我的项目中,利物浦国家博物馆在其服务器上维护与 NFT 相连接的文件,这意味着信息的储存是集中化的。其助长了“保持的同时分发”的悖论。这个术语来源于人类学家 Annette Weiner 的著作,Haidy Geismar 用它来解释博物馆和源社区间不平等的权力关系。这种不平等关系在知识产权方面显得尤为明显,在数字内容流通的过程中,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往往集中于机构。Haidy Geismar 认为,这创造了了一种在「保持 」所有权的同时“分发”数字内容的不平等的上下级结构,这一不平等结构创造了民主化的表象,但缺乏任何有意义的价值,因为该项目并没有改变机构的固有结构。如果 NFT 被分发而文件仍在博物馆的服务器上,那么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在 NFT 中也存在。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使用去中心化的存储系统,比如 IPFS 也有创造不平等流动的风险。这种做法将一个文件以分布式储存的方式储存在网络上,但需要考虑谁来支付维护该储存的费用的问题。作为保管机构,博物馆很可能在未来承担起维护储存的角色,但重要的是,这种保存形式不会被用作未来博物馆对储存内容进行控制的筹码。

透明度和其意义在这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极其重要的。尽管细微的差别对建立支撑数字「民主化 」的真正的权力关系是必须的。事实上,我们不能假设数字实践将以某种方式调和共享的权力流动。这一点在 Web2 的意识形态中更加明显,它通过在原则上允许 「访问 」而未能批判性地参与机构共享的问题,助长了一种虚假的安全感。

到目前为止,Web3 一直在坚持这种做法,想当然地认为更高程度的去中心化已经赋予了这个领域真正的民主。在西方博物馆的语境下,Web3 的理念作为一种解放性范式,它无视了文化机构间深刻的政治和历史关联。而这些关联是如此的紧密,不管哪种互联网范式都无法轻易撼动。这些由博物馆开发的 NFT 往往被殖民主义的收藏历史和不平等的权力结构所笼罩。如果想把 NFT 当作民主化的工具使用,就必须认真对待这种语境,以及由此产生的潜在和复杂的权力关系。

Frances Liddell 是一名研究员、作家和顾问,在博物馆、艺术和 Web3 的交叉领域工作。她的博士研究与利物浦国家博物馆合作,探索 NFT 在博物馆观众参与实践中的应用,并考虑区块链如何瓦解数字所有权、权威、真实性和价值。她利用她在这项工作中的知识,为有兴趣探索 Web3 空间的文化组织提供支持和指导。她目前的研究兴趣集中于批判性地解读 Web3 中的民主化、互惠和监护权等主题。

Liddell 博士是 RCS 社区的常驻学者。